义虎寺 | 无情有义,灭痴如虎
【编者按】直接划至篇尾,点击阅读原文,可以向义虎本人购买他的自制单行本《义虎寺》,除了本篇内容之外,还收录了《福切桥》《2001太空漫游》《猫锁》等多篇漫画。封面是黄表纸符箓盖着的黑狗头,非常好,我很喜欢。
【原创漫画的投稿信箱】
注明【投稿】字样,发至:storyof@126.com
提示:
1,异常漫画的投稿标准是异常,何为异常请阅读往期
2,精力有限,如果未采用请恕我不回复,务必谅解
3,投稿发布时,主观点评可能对你的漫画创作产生负面影响
注意:阅读顺序→从左向右→
义虎寺(义虎)
一则寓言(义虎)
★作者自述
在下义虎,祖籍皖南山人。
我的作品私人性比较强,更多是希望读者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画面,仁者见仁,所以不做过多的定义吧,简单说下。《一则寓言》里,画的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伤心者。贴个典故,(信安郡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数人棋而歌,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而不觉饥。俄顷,童子谓曰:"何不去?"质起视,斧柯尽烂。既归,无复时人。—— 南朝梁·任昉《述异记》)。
《义虎寺》这篇则说的是以自然待自然。有的读者会对结局有所不解,为何虔诚的僧侣会被老虎吃掉?我想大概是这样的,佛教修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以平常的心境对待身外事物。僧侣们从发现大佛的心脏始,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财物而战战兢兢,患得患失。最后孵化出的老虎其实就是他们心中的执念之虎。画中佛心似化粪池,后之僧侣就用了它做化粪池。所谓净秽一如,他们的做法实在是再好不过了。
★隐二(建筑师,藏书癖)
无情有义,灭痴如虎
晓江发来两则短篇,其中《义虎寺》更加清晰鲜明,且直涉宗教观和佛教图像,所以我试着来讨论一下。
《义虎寺》全篇11页,初看像一则口味略重的导游小故事,又带着公案的意味。
剥去故事内容,作者围绕石佛之“心”的种种问题,展示了三种层次修行者的不同状态。
一、愚痴者:第一批僧众。盲信教条,舍己为人过了头,行为已出乎常理;
二、正信者:后来的一批僧侣。见山是山,顺理成章,日常举动中藏玄机;
三、成就者:最后一幅,化现在义虎寺的两位罗汉。玩弄着手机表明他们已经是超乎历史和空间的存在。作为仲裁者,肯定了正信者的行为,嘲弄了愚痴者对物象的执迷。
再看作者对“佛法”的形象化处理。石佛之心化作饿虎,“佛”和“虎”一体两面。神虎身上的《金刚经》表明它并非邪魔——呈现“忿怒像”的佛菩萨在密宗佛教图像中非常常见。
如果按《西游记》的方式理解:佛祖是最高领袖,佛心莫大,受蚊虫叮咬,是来普度众生的,这帮愚痴者竟然挡在前面先承受了这番痛苦,凌驾于佛的功德之上,活该受罚。
如果按“禅宗公案”的方式理解:佛心化虎,吃了帮它承受蚊虫叮咬的众僧,以怨报德,看似不合人情。实际上这恰恰是“佛”用极端的方式遂了第一批愚信者的愿望——既然要肉身供养,干脆学习佛祖的前世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算了,这才能成就最大的功德,舍人情而取理义。
后来的一批僧侣,作者显然是把他们塑造成日常佛教的正信者。信仰无关神迹,顺应自然,调服外物和内心而已。所以寺里发生鼠患,他们就养一只大猫来摆平——最平常的人采取的最直接的方式,也许恰恰是宗教的至理——当然,捉老鼠的大猫也是佛心所化的“义虎”,这是玄机。
作者在这样一则短篇里藏了不少宗教和文化线索,引导我学习了很多资料。
比如汉画中龙虎的形象以及宋代龙虎题材禅宗画在日本的传承、“龙虎”意象在道家、佛教和印度教中含义的流变、“南泉斩猫”的禅宗公案、阿康仁波切的著作《伏虎——无明烦恼对治法》、不同文化圈中 “伏虎”的传说、立石大河亚禅宗题材的漫画《虎之卷》、甚至最后一页两位罗汉的形象的源:日本大德寺藏南宋周季常和林庭珪绘《五百罗汉》等,都是饶有趣味的专题。
★王烁(anusman,漫画家,博士,《门先生》作者)
六月份,我拿到了这两篇不知来历的漫画,结构都奇奇怪怪。尤其是《义虎寺》这篇。那段时间我尽力去分析《义虎寺》里面的几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含义,但总是卡在半路,许是像漫画里面那些僧侣的方法,总是与故事的发生相错开。
这样过了三个月,本以为已经不用做任何文字了。忽得知这两篇还是要发,便又读了遍。不知道是这其中藏着什么东西的缘故,还是赶巧自己最近也画了篇类似的故事,忽觉这两篇故事或许本不该理性分析的,我猜想这位作者的故事许是醒后清楚记得的梦,又或来自他者的讲述,但本源应该也还是梦,这故事间隐藏着只有作者自己知道的暗喻,又或许连作者自己都不能一一开解。如果不是这样,那《义虎寺》其中的几个段落的设计,真可谓精妙。
另一面,从《义虎寺》的画面看,作者是做了处理的,可见作者并不想只是单单把故事讲出来,那些看似有来源的佛像与山的画法,从作者自身的选择上,许是有价值的。(我自己对漫画的故事表达,究竟以何标准确定作者只是单纯讲述故事;还是做了思考的去表达。其最主要的判断便是漫画作者能否清醒的认识到,它在用图像讲故事)
我想《义虎寺》也帮我做了些选择。我自己这边,画的东西似乎已经有很长时间都是用同一种方式,虽然口里总叨念着:不同的故事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。但自己却很少去做,这期间两种原因,其一是画面在表述上有优势的时候,讲述的速度又不一样了;另一点当然就是看似老道的懒惰。说到底,这还是一种配适习惯与能力问题吧。
★山猫(日本漫画学会普通会员,京都精华大学漫画学部在读,研究方向漫画教育)
义虎寺,台词纵横交错,断句随心所欲,我在这里看到一条信息:读者,我就是要让你不好过。内容是重表轻达的内容,文字又是胡乱排的文字,读者,我管你先看图还是先看字,我管你左向右还是右向左,我要你猜我想什么猜不透,你猜不透,我乐。读者,你若知道的多那么一点点,你还能看到我这许多线的功力,读出那许多图的经典,你不舒服了,还不得不夸我。
作者,你说了佛,我不戒嗔,我来劝你戒嗔,革自己的命。
一则寓言,卡通风格的画面与内容契合度很好,作者确实认识了画面之于漫画的关系。而内容我看到的都是恐惧,各种恐惧。可那中文的音喻(拟声)就不是音喻了吗,为什么和台词一起放进气泡,只是因为同为中文吗。台词的字体还可以再下功夫,换更合适的字体也好,手写也好,会有比现在更合适的。看起来比义虎寺更舒服,虽然更重“表”更轻“达”,但表的也更单纯。形喻的丰富也使它更现代,更日式。 顺便提一下,义虎寺的表现更老气。老的东西不一定都成经典,新的东西不一定都俗。看十五年后作者又能做出什么。
★胡晓江(异常漫画研究中心主编)
义虎这个义字何解,是理义的义,还是义肢的义呢?漫画前半段讲述的主要是环环相扣的僧人之愚,如果不是把青苔和杂草铲除,破坏了大佛心脏的微生态平衡,就不会有后续的夏日蚊虫肆虐,和冬日冰封血池之忧。如果没有僧人自作聪明的援手,也许也无大碍,只需要等新的青苔和杂草生出,逐渐恢复平衡就可以了。
大佛心脏究竟是圣物还是妖物,僧人的愚行是感动了它,还是触怒了它,两种看法或许本为一体,总之佛心化虎吞噬群僧后就不知所踪了,具体来说,是它大发慈悲超度了众僧,还是惩罚他们再堕轮回?漫画的演义感浓郁,古代僧众为何持有现代文明产物牙膏,更似说书人口中的荒腔走板,颇有意趣。
就我个人来看,佛心化虎,感觉到这里就可以了,超越人类的神通降世,求仁得仁,故事已足够,毛骨悚然而有余味。后续的众僧化鼠和养大猫还算闲笔,化粪池和两位佛祖的议论就有些刻意了,个人觉得稍稍多余。
两个短篇中,我更喜欢的倒是一则寓言,直觉出色,情感贴人,骷髅幻戏图用得恰好。害怕黑夜的小儿,从卧室里逃出,结果却从棺材醒来,然而家徒四壁,不像住人的地方,妈妈在不像灶台的操作台上做饭,用无尽的肉糜灌制香肠,这一切究竟是现实,还是醒不来的梦中梦,似乎后者更为可怕,因为通往无条理的未知。
死去五年而且有了替代者,“我”失去存在的意义,这是相当精准的童年噩梦。好消息是母亲没有放弃自己,坏消息是已经领养了别的孩子,今天就准备放弃自己了。小蛙用肉糜糊脸的突兀之举,把那种忐忑惶恐、对母亲既依恋又敬畏的情感传递得很准确,他想要立刻成长,修补这段断裂的时间,打通和母亲之间已经出现的情感隔阂。漫画对母亲的描绘因此格外出色,无法沟通般的迟钝感,做饭时的危险和冷漠,吃香肠时满口流涎的不体面,这些都令曾经熟悉的家人变得陌生,这种不是滋味,由母亲的晚餐(变质生蛆的蛙肉香肠)借生理不适推向极致。
附:义虎自制单行本《义虎寺》,收录了《义虎寺》《一则寓言(蛙)》《福切桥》《2001太空漫游》《猫锁》等多篇漫画。
↓↓↓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